巧用经济学治愈选择困难症

2015-09-17 10:00  阅读 5,674 次 评论 10 条

英国电影《猜火车》有一段经典的开场白:“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器,低卡路里,低糖。”这段台词非常的长,我所截取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其实这段冗长的台词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选择。就像台词中所讲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小到今天晚上要不要自己做饭,大到毕业之后要不要继续读研究生。无怪乎现在非常流行一个词叫“纠结”,形容的就是我们在做选择时的一种极其痛苦的心理状态。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纠结呢?我想,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做,或者说值不值得做。幸好,经济学家们早就用了一条非常简单粗暴的判断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做!可是问题又来了,对于大多数的决定来说,成本和收益都是极其抽象,很难去估算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用经济学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成本和收益到底是多少了。

先来说说收益。提到收益,也许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钱。比方说,我如果购买了这一只理财产品,那么最后我可以赚多少钱呢?或者说,我如果留在学校继续深造,那么毕业后我可以找到多少年薪的工作呢?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无法通过金钱来直接衡量的收益却经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可有时候,那些不起眼的收益所隐藏的价值却大到根本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到底是什么样的收益会比金钱还有价值呢?让我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

股神巴菲特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他儿子彼得·巴菲特的名字却鲜有耳闻。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对股票一直兴趣缺缺,他的人生只有一个志向——玩音乐。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彼得就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在19岁那年,彼得曾继承了一笔家庭财产。这笔财产来自于出售其祖父的一处农场的收益所得。当时,我们的股神巴菲特将所有的收益换成了伯克希尔的股份,然后再将这些股份分派给所有的家庭成员。而彼得所分到的那部分股份在那个时候大约价值是9W美金。9W美金对于年轻的彼得来说可是一笔巨资啊。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是买一辆更好的汽车呢还是干脆坐头等舱环游世界?或者干脆什么也不买,让那些股票乖乖躺着一动不动,几十年之后再套现,到时候就是一笔数额巨大的养老金啊。思来想去,彼得最终干了一件出人意表的事,他用这笔钱购买了一样他认为更加珍贵的东西——时间。说到这里也许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怎么时间这种东西也可以用钱买到吗?这怎么变成童话故事了?相信我,这不是一个童话,但是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彼得却真的用那9W美金买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当时的彼得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前程似锦。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像很多电影中的情节那样,富二代彼得对枯燥乏味的大学课程感到越来越厌倦,他不想再学那些没用的东西了,他只想一直文艺下去,做一名真正的音乐人!一切就像命中注定的那样,正当彼得在为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得到了这笔价值9W美金的钱,而正是这笔钱让他买到了探索职业道路所需要的时间。在与父母进行反复沟通并征得同意之后,彼得离开了斯坦福大学,拿着他的9W美金搬到了旧金山。他用这9W美金租下了一套很小的公寓,买了一辆破旧的汽车,添置了一些最新的录音设备,随后专注于追逐他的音乐事业。如果没有这笔9W美金的“巨资”,也许当时的彼得会呆在斯坦福继续消磨他的大学时光,根本没有勇气去追逐他的音乐梦想。如今,彼得已经在音乐事业上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甚至还获得过艾美奖。当彼得回忆起当初这段特殊的经历时,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像他的哥哥姐姐们那样随意挥霍掉那笔钱。那笔钱不仅让年轻时的彼得可以暂时不用背负谋生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他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更多的时间。

之所以为大家讲述彼得·巴菲特的这个故事,是因为我们当中有太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忽略了时间背后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时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失去的时间是没有办法再找回来的。但是,金钱却不同,你今天也许损失了一百元,但是你明天却可能赚到更多的钱。所以,时间永远比金钱宝贵。当然,时间并不是唯一一种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收益。人脉、自我增值、个人感受等等有时候可能都比金钱来得更有价值。

讲完收益,接下来再来说一说成本。成本这个东西有时候比收益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学当中所说的成本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成本是不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成本往往指的是一种货币的支出,而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指收入,是指放弃了的最高收入。这种成本被称为机会成本。这么解释可能大家会觉得很抽象,为什么经济学中的成本会是收入呢?让我为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现在有10W块现金,我拿着这10W现金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发现有A和B两种选择,这两种理财产品的本金都正好是10W块。但是呢,两种理财产品的收益却是不同的。A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较低,加上本金,一年之后你可以得到15W的收入。而B类理财产品的收入则较高,一年之后你将可以得到20W的收入。假如你选择投资理财产品A,那们你的成本是多少呢?如果按照我们平常的思维,也许很多人会说成本是10W。但是呢,如果我们用经济学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答案是不一样的。因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你放弃的最高收入而不是支出。所以,如果我选择投资A而放弃投资B,那么就等于我放弃了20W的收入,这个20W的收入就是我的机会成本。

生活中机会成本更是无处不在,有些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这两天我正在看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参与撰写的《从0到1》。他在这本书里分享了他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和巴菲特的儿子一样,彼得·蒂尔曾经也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就读的是法学院。当时很多法学院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最高法院的书记员。但是呢,这个竞争相当惨烈,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法学院学生想当上这个书记员,无奈僧多粥少,录取的名额只有十几个而已。彼得作为法学院的高材生之一,也是跃跃欲试,对书记员这个位子势在必得。他当时想,我要是能当上书记员,那我这一辈子可就都不用愁啦。这个想法就和现在很多一心想要报考公务员的孩子一样。在联邦上诉法院工作了一年之后,彼得终于得到了书记员的面试资格。面试很顺利,看起来整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是彼得却失败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一名书记员。他很沮丧,觉得整个人生都变得黯淡无光。但结果怎么样呢?痛失书记员这份工作的彼得·蒂尔误打误撞闯入了硅谷,成为了PayPal的创始人,还成为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资者。2004年彼得卖掉PayPal公司之后,偶然碰到了以前法学院的同学。这位同学很幽默,见到彼得的时候也不先寒暄几句,劈头盖脸就问:“彼得啊,你现在是不是很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竞争上书记员啊?”确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彼得的职业轨迹没有按照他之前计划的那样走,但是却让他阴错阳差地成为了硅谷的一段传奇。试想当年的彼得要是得到了那份书记员的工作,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创办PayPal,这机会成本得有多大啊。

当然,彼得在失去书记员这份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什么机会成本是多少啦划不划算啦之类的问题,他更多的是被命运所推着走。而有些人,却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好像他们天生就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一样。大家都知道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曾经是杭州某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当年的马云其实很早就萌生了要从学校辞职的念头,但是他也很纠结,害怕失去这份在常人眼里还不错的工作。有一天下班之后,马云在学校里碰见了当时的系主任。系主任骑着辆自行车,看到马云之后就把马云叫住了,开始给马云画大饼,他说:“马云啊,你可要好好干啊,这可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呢!”马云静静地站在一边,什么话也不说。他看了看系主任——骑着辆破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一瞬间,他突然明白自己再怎么好好干,未来最多也就是眼前这位系主任的样子了。这个机会成本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低啊。于是,马云一拍大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辞职!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机会成本,他们更多的只是看到过去,看到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经济学家们将那些已经发生的成本统称为沉没成本,或者历史成本。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他的著作《经济解释》中曾说:“成了本的,就不是成本。”意思是说沉没成本其实根本就不是成本。因为已经付出的成本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没有办法收回来的,所以对目前的选择不应该有任何影响,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应该直接忽略掉沉没成本。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啊。谁让人类天生就爱回忆呢,尤其是一些刻骨铭心的让人痛心的记忆。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大概一年多以前网上流行过的一个段子。说是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是永远绕不开的。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买票去最坑爹的景点,玩命爬上最艰险的山峰,吃下最难吃的餐馆饭菜。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当我们在电影院挑选了一部十分难看的电影之后,如坐针毡,却又舍不得离开,因为票买都买了,不看完就亏了。当我们在餐厅点了一道非常难吃的菜之后,却又不想浪费,强迫自己吃完,因为点都点了,不吃完就亏了。类似的情况还很多,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沉没成本!我们的内心总是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却不知道那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历史,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专注于当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有人以为强迫自己在电影院看完一部难看的电影是挽回损失的最佳做法,其实那却是最愚蠢的。你为电影票所支付的钱早已经付诸东流了,是应该被忽略的。而勉为其难看完整部电影,损失的除了你宝贵的时间之外,可能还有你本来非常愉悦的心情。如果你在电影放映的中途离场去做其他的事,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所以,沉没成本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魔障,只有活在当下才能让我们消除这个魔障,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大家今后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多一点经济学的理性思考,少一点纠结。说不定哪一天,你也会成为马云。

本文地址:https://humicai.cn/economics-cure-difficult-choice.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轻微生活的公众号,公众号:kivilife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胡敉才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表情

  1. 博客导航
    博客导航 【初级粉丝】 @回复

    原来这个叫做沉没成本,很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遇到不好的事情或不好吃的东西,为了不浪费钱之类的然后就坚持去做完或吃完,最好亏的还是自己

    • 轻微生活
      轻微生活【博主】2015-11-06 at 14:08  回复

      @博客导航正因如此,本文观点,才显得尤为珍贵!当时我在阅读本文的时候,真的是一字一句细细研读了[嘻嘻]

  2. 项目管理李翔宇
    项目管理李翔宇 【高级粉丝】 @回复

    有一套书,叫做《断舍离》,里面很多的观点和本文接近,建议博主有空了也读一读。

  3. 清风美文
    清风美文 【初级粉丝】 @回复

    文较长,我还是用心看完了

  4. 刚哥笔记
    刚哥笔记 【铁杆粉丝】 @回复

    选择困难症最突出的表现就在去市场买菜这件事情上。

  5. 流年博客
    流年博客 【初级粉丝】 @回复

    文章很长,读完了。受教了 时间 ,成本。

    • 轻微生活
      轻微生活【博主】2015-09-17 at 15:04  回复

      @流年博客我也是,个人觉得作者写得真心不错,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我的选择恐惧症,所以特此分享